免费下载书籍地址:PDF下载地址
精美图片

哲学的慰藉(阿兰·德波顿作品集)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278501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8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47.50
- 纸张:纯质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寄语:
樊登读书推荐!英伦才子、演说家阿兰·德波顿《纽约时报》畅销排行榜作品;著名英法双语翻译家资中筠担纲翻译;周国平教授撰文推荐;明星赵又廷力荐之作!哲学*的功能就是以智慧来慰藉人生的痛苦。
内容简介:
尽管古往今来被称作哲学家的思想者千差万别,还是有可能在相隔几世纪之间找到一小群情貌略微相似的人,其共同点就是忠于“哲学”一词希腊文的原义——“爱智慧”。他们的共同爱好,在于就人生痛苦的根源向我们说一些宽慰而切合实际的话;他们的共同精神就是不向世俗低头,坚持独立思考。德波顿以其特有的英国式笔调引领我们进行了一次轻松的哲学之旅,典雅风趣,帮助我们走近苏格拉底、伊壁鸠鲁、蒙田、尼采、叔本华等大师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发现,人生的悲苦、困顿和欲望引起的烦恼在他们的智慧中都可以找到慰藉。
本书文字典雅醇厚、幽默睿智,150余幅图片精美呈现。德波顿还以本书为底本,为英国电视四台编写、主持了一档共六集的哲学节目《哲学:快乐的指南》,风靡英伦。
书籍目录:
哲学不只是慰藉——推荐序
001
译序
001
章
对与世不合的慰藉
001
第二章
对缺少钱财的慰藉
049
第三章
对受挫折的慰藉
087
第四章
对缺陷的慰藉
133
第五章
对伤心的慰藉
203
第六章
困难中的慰藉
243
致谢
305
内容致谢
306
图片致谢
307
作者介绍:
才子型作家,出生于瑞士苏黎世,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现居伦敦。他的文字作品被定义为“生活哲学”,覆盖爱情、旅行、建筑、新闻和文学等多个方面,畅销全球30多个国家。2008年夏天,他在伦敦创办“人生学校”。学校开设课程,出版书籍,主持研讨,发布视频,致力于向人们提供“更了解自己”的教育。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哲学的慰藉(阿兰·德波顿作品集)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哲学的慰藉(阿兰·德波顿作品集)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哲学的慰藉(阿兰·德波顿作品集)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全球畅销作家╳生活方式引领者╳演说家阿兰·德波顿作品,新增德波顿特别为中国读者撰写的序言
※著名英法双语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资中筠担纲翻译
※周国平教授倾情推荐并作序
※明星赵又廷力荐之作
※《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作品
※150余幅配图精美呈现
※从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塞内加、叔本华、尼采等哲学家的智慧中,阿兰•德波顿为你寻找慰藉人生的答案
书摘插图
每个社会都有一套观念,应该相信什么,如何待人接物,否则就会遭到怀疑,不容于众。这些社会规范有的是用法律条文明文规定的;更多的则是在一个庞大的伦理和实践的判断体系中本能地遵循的,这个体系叫作“常识”,它命令我们穿什么衣服,采用什么理财标准,尊重什么样的人,遵守什么礼节,以及过什么样的家庭生活。如果对这些规范提出疑问,就会被视为怪异,甚至故意挑衅。常识之所以被悬置起来而不容置疑,是因为人们把
它的判断都视为天经地义,不必加以审视。
例如,在平常的谈话中提出问题:我们社会认为工作的目的应该是什么;或是问一对新婚夫妇他们决定结婚的动机是什么;或是向度假的人打问他们旅行的详细设想,都是不合规矩的。
古希腊人也有那么多的常识规范, 并同样固执地恪守这些规范。有一个周末,我在布卢姆斯伯里一家二手书店中浏览,看到一套本意是作为儿童读物的历史丛书,里面有许多照片和精美的插图。这套丛书包括《埃及古镇探秘》、《古堡探秘》等,我在购买一部关于有毒植物的百科全书的同时,也买了一本《古希腊城镇探秘》。那里面有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中普通的服装。书中解释说古希腊人信奉多神:爱神、猎神、战神,以及司收成、司火与海之神。他们在进行某种探险之前都要向诸神祈祷,或在神殿里祈祷,或在家中供奉一个小的神龛,还要杀牲口祭祀。牺牲是很昂贵的:祭雅典娜要用一头牛,祭阿耳特弥斯(月神和狩猎女神)和阿佛洛狄特(爱与美的女神)用一头山羊,祭阿斯克勒庇俄斯(医药神)用一只母鸡或公鸡。
希腊人以多蓄奴隶为荣。在公元前5世纪,仅在雅典就有8万至10万奴隶,平均每个自由人有3名奴隶。古希腊人也曾是尚武的,崇拜战场上的勇敢。要做一个公认为合格的男人必须会砍掉敌人的脑袋。如盘子上画的一名雅典士兵正在结束一个波斯人的性命,表明这是正当的行为(此画作于第2次波斯战争之时)。妇女完全在父权和夫权的压制之下。政治和公共生活都没有她们的份,她们既不能继承财产也不能拥有钱财。通常在13岁出嫁,丈夫由父亲指定,感情上是否合得来不在考虑之中。
媒体评论
这本小书的文字使我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特别英国式的散文风格,简洁而优雅,机智而含蓄,能用小字眼就不用大字眼,惯以轻描淡写代替浓墨重彩,给读书留有回味的余地。
——著名英法双语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资中筠(本书译者)
人生中有种种不如意处,其中有一些是可改变的,有一些是不可改变的。对于那些不可改变的缺陷,哲学提供了一种视角,帮助我们坦然面对和接受。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哲学是一种慰藉。但是,哲学不只是慰藉,更是智慧。
——周国平
利用表面老生常谈的主题与情节,发展出充满机锋的笑话与漂亮有趣的细节。可以预期,他还会带给我们更多精彩的作品。
——《纽约时报书评》
令人愉悦的阅读……情趣横溢的散文,阿兰•德波顿细数了许多哲学家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智慧,帮助读者们解决自己的问题……这种具有讽喻意味的风格和比较折衷的方式将使后现代主义的读者得到一种阅读的满足。
——《出版家周刊》
德波顿的直觉是很正确的:如果我们要将哲学带到生活中,就应该将目光放在伊壁鸠鲁、塞内加和蒙田这样的思想家身上。毕竟,哲学就是‘爱智’,而德波顿也相信智慧正是我们缺乏的。
——伦敦大学教授罗杰·史库顿
前言
哲学不只是慰藉
—推荐序
周国平
德波顿的《哲学的慰藉》一书选择西方哲学史上六位哲学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哲学对于人生的慰藉作用。人生中有种种不如意处,其中有一些是可改变的,有一些是不可改变的。对于那些不可改变的缺陷,哲学提供了一种视角,帮助我们坦然面对和接受,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哲学是一种慰藉。但是,哲学不只是慰藉,更是智慧。二者的区别也许在于,慰藉类似于心理治疗,重在调整我们的心态,智慧调整的却是我们看世界和人生的总体眼光。因此,如果把哲学的作用归结为慰藉,就有可能缩小甚至歪曲哲学的内涵。当然,智慧与慰藉并非不能相容,总体眼光的调整必然会带来心态的调整,在此意义上,则可以说哲学是一种深刻的慰藉。
全书中,我读得有兴味的是写塞内加的一章。部分的原因可能是,这一章比较切题,斯多葛派哲学家本身就重视哲学的慰藉作用,塞内加自己就有以《慰藉》为题的著作。作为罗马宫廷的重臣,此人以弄权和奢华著称,颇招时人及后世訾议。不过,他到底是一个智者,身在大富大贵之中,仍能清醒地视富贵为身外之物,用他的话来说便是:“我从来没有信任过命运女神……我把她赐予我的一切—金钱,官位,权势—都搁置在一个地方,可以让她随时拿回去而不干扰我。我同那些东西之间保持很宽的距离,这样,她只是把它们取走,而不是从我身上强行剥走。”不止于此,对于家庭、儿女、朋友乃至自己的身体都应作如是观。
塞内加的看法是:人对有准备的、理解了的挫折承受力强,反之受伤害重。哲学的作用就在于,,使人认识到任何一种坏事都可能发生,从而随时作好准备;第二,帮助人理解已经发生的坏事,认识到它们未必那么坏。坏事为什么未必那么坏呢?
请不要在这里拽坏事变好事之类的通俗辩证法,塞内加的理由见于一句精辟之言:“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5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8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7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5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盗版少(115+)
- 书籍多(197+)
- 图文清晰(249+)
- 无广告(201+)
- 一星好评(594+)
- 一般般(277+)
- 下载速度快(525+)
- 四星好评(271+)
- 好评(363+)
- 赚了(234+)
- 超值(570+)
- 在线转格式(316+)
- 全格式(116+)
下载评价
网友 冯***丽:卡的不行啊
网友 濮***彤:好棒啊!图书很全
网友 陈***秋: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网友 居***南: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网友 菱***兰:特好。有好多书
网友 邱***洋: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网友 习***蓉:品相完美
网友 国***芳:五星好评
网友 沈***松:挺好的,不错
网友 家***丝:好6666666
网友 曹***雯: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网友 宓***莉: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网友 寿***芳:可以在线转化哦
网友 融***华:下载速度还可以
网友 宫***玉:我说完了。